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澄清网络直播
日期:2025-10-28 10:04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澄清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
2025年10月28日 09:20 来源:网通中国微信公众号
注意开展“清理整顿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按照2025年“清浪”系列专项规划部署,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播管理中央管理员再次向管理员返还管理员为期2个月的全国“清理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 1、工作重点针对娱乐团播、私房直播等易受直播奖励干扰的重点领域。通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群播诱导打赏、虚假人物诱导打赏、诱导小额打赏、鼓励用户不合理打赏等行为。请各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营规则,完善直播打赏管理的直播活动标准,强化直播打赏行为标准,打造良好的直播生态,促进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二、专项整治期间,重点整治以下四类问题存在问题:(1)低俗群播推打赏。一是暴露私密部位,模仿性暗示、挑衅的动作,发出难听的声音,或者利用特定的拍摄手法、场景搭建、服装设计等,增加、加重低俗、不良的气氛。二是采用翻牌选妃、戴口罩摸人等粗俗手段。三是采用“跪着爬”“喊着哭”等让人不舒服的方式拉票或者通过打赏鼓励用户联系主播。 (二)设立虚假人物,欺骗、奖励他人的。一是塑造“贫困家庭”、“公主”、“精英归来”等虚假人物,冒充军人、教师、医生等,编排“家庭变故”、“暴力压迫”等虚假情节,或利用AI技术生成虚假内容欺骗用户给予打赏。第二个是设置制定“密码房福利”、“隐藏内容赠送礼物”、“独家观看”等虚假互动政策,或者通过“打赏返利”、“累计收益”、“礼物抽奖”等虚假促销方式,吸引粉丝参与赌博相关活动,诱骗用户联系并给予奖励。三是打造“家人陪伴”、“支持青年创业”、“支持国家工程”、“履行慈善事业”、“高价返还收藏品”等标题,或设置私人直播场景,诱骗成年人打赏。 (三)煽动未成年人进行奖励的。一是挑衅未成年人以“爱情”、“友谊”、“游戏收徒”等名义给予奖励。二是怂恿未成年人窃取父母身份信息,逃避平台管理,并对其进行奖励。三是明知用户是未成年人,但仍不阻止甚至鼓励其打赏。的f二是装扮成未成年人或自称未成年人进行直播,鼓励用户打赏。 (4)鼓励用户奖励而不愤怒。首先,单个虚拟消费产品或单次小费没有合理上限,每日小费限额触发相应阈值的用户将被提醒消费,存在较高的小费风险。二是以打赏金额作为对网络主播进行排名、移动、推荐的唯一依据,或者以打赏金额为主要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鼓励用户通过打赏来提高网络主播和自己的排名。三是对直播间用户“反封禁”“反踢”等影响直播间信息内容管理的高等级、高排名或高奖励等特殊级别,吸引用户通过奖励获得特殊权限ds.第四,在PK过程中,设计“分享奖励”、“验资局”等奖励方式,助长炫富、攀比等不良风气。三、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实施。各地网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影响导向,紧紧围绕整改要点,对当地网络直播奖励平台基本情况进行分类排查,完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方案,做到精准连续,确保专项行动取得预期效果。 (二)加大处置力度。重点解决直播打赏遗留的四个问题,严厉处罚继续违法行为的账号和平台,以及违规激励、提供网络主播打赏的MCN机构。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并突破不少反面例子,公开曝光,给公众制造障碍。 (三)平台管理标准。鼓励网站平台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完善奖励规则,制定专门管理制度,加强奖励限额、消费提醒和劳动权限管理,规范榜单、群播、PK等应用功能和互动玩法,完善部长投诉举报和奖励退款机制。 (四)形成长效管理。要及时总结专项行动工作经验和成果,继续加强对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的监督管理,有效整合直播平台、网络主播、MCN组织等关键主体的责任,提高网络直播问题奖励的常态化、长效管理水平。中央网信办秘书长事务委员会 2025 年 10 月 26 日
(编辑:张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