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任职9年,但承认只有5年工作经验。辞职证明的
日期:2025-11-10 09:46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工作9年后,公司只认可5年工作经验。辞职证明开具受阻,调查受阻本报记者孙天骄。近日,刚刚从北京某房地产公司辞职的杨先生向法治日报记者反映,公司开具的辞职证明部分内容与实际工作单位不符。结果,在他办理公积金追缴时,主管部门指出“辞职证明有问题”。面对质疑,公司解释称,杨先生往年是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员工,所以直接与公司签订合同时才承认其最后一年的服务,并将其工作划分为:经历不同的阶段。一张看似简单的离职证明,却引发了杨先生与原公司之间的一系列误会:多年的分工、社保和公积金难以恢复、迟迟无法取得合法辞职文件……这张证明成为了他辞职路上的“绊脚石”。辞职证明是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重要文件。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员工在离职时都遇到了公司在认证内容上“做文章”的情况,比如删除关键信息、标注负面评论等,这对员工后续就业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办理辞职证明存在哪些问题?一份好的分居证明应包含哪些内容?企业因辞职证“造反”合法吗?期刊sts已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调查。杨先生告诉记者,他于2016年5月加入××公司,一直工作到今年9月。辞职时,该公司在给他的证明中写道:“杨×自2016年5月13日起在北×任职,与其现任公司北京×餐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的劳动关系于2025年9月21日结束。” “当时我就感觉不对劲。然而,当他拿着这张证明去社保中心和公积金中心申请追缴社保和公积金时,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主体信息有误,证明无效。之后,他又两次到XX公司总部要求重新开证。结果,第二张证明中的工龄,实际上是‘跌落’了2020年9月以后公认的工作经历。对此,该公司回应称,之前2020年9月 亚先生ng是一名“派出员工”,由有经验的人员派往公司,与公司没有直接劳动关系。我自2016年加入公司以来,签订的合同全部是与×公司签订的。没想到,当我离职的时候,我却被证书“困住”了。 ”杨先生表示,这不仅影响了他在新公司的评级和薪资,也将工资待遇问题放在了时间消耗和劳动权益保护的问题上,如果不保护自己的权益就会造成权益损失。他还在尝试与原公司交涉。无独有偶,与杨先生同一公司的其他很多员工的辞职证明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赵女士于2018年加入了天津的XX公司,毕业时,他签下了类似的问题。与公司晋升的合同后来被撤销。被调到北京工作,直到2022年1月才调到XX公司签约。他以前的资历几乎无效。 2024年,他请病假,公司只给他发社保,不发工资。复工三个月后他仍未拿到工资,最终被迫辞职。但公司要求他通过短信链接提交“自愿辞职”申请。 “我明明是被迫辞职的,公司却用辞职证明逼我申请自愿辞职,我不会接受。”赵女士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在准备申请劳动仲裁。刘先生于今年9月辞职,一个多月后仍未收到辞职证明。他愤怒地表示,公司在他受聘时开具的收入和就业证明上清楚地写明了完整的工作年限,并加盖了关卡。但当他离开公司时,公司却以“系统修改”为由分段解除。这导致她无法顺利加入新雇主,无法领取社保和公积金,最终只能失业。就业权益受到侵犯的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利用辞职证明设置壁垒似乎已经成为一些企业的“潜规则”。广东东莞的叶女士反映,其原公司在其辞职证明上注明“试用期内不符合该职位要求”,导致其求职频频受阻。此外,有公司在辞职证明上附有回溯电话,称“除此渠道输入外,公司不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质疑“故意”;有的直接写“穷”有的只写辞职时间,不写上班时间;更有什者,将开具证明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迫使员工放弃经济来源,只有自愿辞职的补偿和认可才会开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范围指出,辞职证明的重要性在于:确认劳动关系结束,方便劳动者再就业;明确工作经历、工作岗位、工作年限等基本事实,以便劳动者办理失业保险待遇等手续。根据范围,《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了辞职证明中载明的事项,即“用人单位提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合同应当载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职位、在单位的工作年限。”该规定采用全面列举的立法模式,在规定的事项后不加“等”字样。因此,辞职证明中可以载明的事项仅限于上述事项,其他事项均为不宜涉及的事项。“实践中,有的企业会在挂证上注明不宜载明的事项,如职工与单位之间持续发生劳动争议等,影响职工再就业,构成对职工就业权益的侵犯。 “主要动机可能是报复”。中国政法大学社会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楼宇补充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9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提供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劳动者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出具辞职证明是公司的法定义务。如果内容不真实并造成损害,公司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楼宇说道。强化法律责任 部分企业为何存在利用辞职证明“造反”的现象?专家分析,一些企业试图通过掩盖辞职原因、隐藏关键信息等方式,避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可能带来的经济赔偿。同时,也可以防止其他公司通过辞职证明窥探其管理漏洞或工作问题。有ar也有一些企业认为员工离职可以带走客户、商业秘密等资源,因此刻意简化工作内容,降低离职证明审核,从而变相阻止其再就业,达到“惩罚”的目的。劳动者维权成本高、举证困难,间接提供了这种行为。如何才能有效防止这种乱象呢?范围认为应加大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首先应该明确,出具辞职证明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从劳动力市场角度来看,标准化辞职证明有助于降低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促进劳动力流动顺畅。他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不合规辞职证明的法律责任,划定红线.a 用于公司行为;企业必须依法制作辞职证明模板,并由人力资源部门如实填写。楼宇的建议是,加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让劳动者了解自己的个人权益;各级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为企业提供标准的辞职证明模板和相关流程指导,切实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法律每天都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