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然增加80%!他们在这里寻找“新世界”
日期:2025-11-10 09:55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举办。本届进博会对于来自遥远的非洲大陆的参展商来说,有着尤为多元的意义。这是中国将零关税政策扩大到全部53个非洲建交国后举办的首届进博会。此次参展的非洲企业数量同比增长80%。在这里,每个展位不仅是商品的展示平台,更是观察中非经贸关系升温、中国市场之美和开放政策成效的窗口。来自卢旺达的中国“高级”咖啡,作为卢旺达重要的经济作物出口产品,是每年卢旺达展会上的明星产品。在卢旺达国家馆展区,咖啡企业家塔法里流利地介绍将卢旺达火山土壤中种植的独特咖啡豆推荐给浙江展商。十分钟后,双方留下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并预约了进一步沟通的时间。塔法里告诉国智快报,这是他第三次来进博会。进博会是一个让他实现从0到1成功的平台。“正是进博会让我认识了第一批中国客户,也正是在这里我体验到了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咖啡的需求。”如今,Tafari咖啡已向中国消费者开放,同时也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他还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开发了新的烘焙级别和包装。塔法里的故事在卢旺达咖啡企业中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在今年进博会媒体采访中,卢旺达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分享了一家名为G Step的咖啡公司的例子。公司创始人最初只他带着一箱咖啡豆样品来中国试图推销,但现在他把整个集装箱都寄到了中国。卢旺达的大猩猩咖啡等品牌也遵循了类似的轨迹。从手提箱到集装箱,无数“塔法里”在中国的发展,就是中国开放市场给中小企业带来确定性增长的生动体现。基莫尼奥表示,如果没有中国建立的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样的经贸平台,非洲企业将很难直接进入中国巨大的市场。未来,我们将利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将更多非洲商品引入中国市场。 2024年,中卢双边贸易额将达到6.69亿美元,年增长21.4%,其中中国进口1.6亿美元,年增长22.5%。时间参展商首次探索“蓝海”。与经验丰富的塔法里不同,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道头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他的展位主要展示坚果、芝麻、棉籽和其他用于榨油的油籽。作为首次参展的他,对进博会如此之大的参与人数和热烈的洽谈气氛感到不知所措。 “中国人很热情!”道陀叹了口气。 “这几天我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充满活力,消费意愿强烈,就像一片海洋。”道拓公开表示,正是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零关税政策让他决定来中国“试水”。在进博会上,广东、浙江的进口商表达了与他合作的愿望,明年他将继续参展。对于埃塞俄比亚来说,进博会不仅仅意味着贸易展览。 “埃塞俄比亚政府高度重视进博会,将其视为重要的贸易往来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公使内比尤·穆罕默德告诉国智快报,自首届进博会启动以来,埃塞俄比亚每年都由驻华使馆和政府贸易机构联合举办国家馆展览,系统展示特色产品和投资特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中国经贸平台为埃塞俄比亚带来了直接、实质性的贸易增长。内比尤指出了一个关键数据: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经贸平台的推动,中国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进口国,贸易量增长的成效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合作与竞争互利共赢的平台价值的有力证明,近年来中国推出了多项扩大开放的举措。关税退出、绿色通道开放、跨境电商支持等,给非洲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相关产业对创造就业、增加生产者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Kimonyo举例说,卢旺达有超过40万名咖啡农参与咖啡生产。随着咖啡豆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免税政策的实施,卢旺达咖啡农现在每出售一公斤咖啡豆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4美元。自2021年首次向中国出口干辣椒以来,辣椒种植已成为卢旺达重要的创汇产业。卢旺达的辣椒酱、肯尼亚的牛油果、贝宁的菠萝……近年来,不少品类的非洲产品登上了中国城市的超市货架。这是中非贸易不断扩大、合作更加密切的重要体现。当更多非洲商品进入中国,也将促进中国产业的崛起。在合作与竞争中,中非建立了更高水平的经贸关系。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王金杰举了一个例子。埃塞俄比亚咖啡豆进入中国市场将带来价格竞争压力,迫使云南咖啡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进产品。在尼日利亚腰果出口到中国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当地投资建设自动化脱壳加工厂,从而带动中国食品机械出口的增长。数据印证了中非贸易热潮:2024年,中非贸易规模将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中国连续16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博会终将结束,但中非合作的故事更加紧密、更加包容运营刚刚开始,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将不断续写。
(编辑:张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