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专访权威机构丨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深化社

日期:2025-11-12 09:59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专访权威机构丨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025年11月12日09:03 来源:新华社 张晓杰 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把民生放在第一位。经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并作出“促进高质量富裕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部署。相关安排如何落实?下一步人力资源和社会工作重点关注哪些领域?新华社记者采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王小平。扎实做好人民经济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问:您如何看待“十四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为主要抓手的党委统帅大局、掌舵航船,以非常举措应对非常情况,把保障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已经深入研究并了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保障网进一步筑牢。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实现了相对充分就业。 “十四五”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032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近四年城市调查平均调查率为5.3%,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职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建设规模最大、功能齐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5%。 t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合计70.8万亿元,合计余额9.8万亿元。保障功能更全面,基金资金更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继续落实好逐步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累计9200万人次接受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我国拥有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技术工人超过2.2亿,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党的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对“十五五”期间保障民生作出全面部署。我们将全面落实扩大全会精神,坚持量力而行,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求,精心编制“十五五”人类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扎实做好改善民生工作。我们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现代化成果平等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劳动者拥有好工作、好事业。问:如何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提质增效工作的部署?如何确保今年工作目标实现?答:“十五”期间,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为稳定就业提供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压力就业总量仍然存在,就业结构的矛盾更加突出,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建议》明确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工作质量有效提高和数量合理增长,让广大劳动者找到好工作、发展好事业。一是积极构建有利于劳动的发展模式。加强产工协同,支持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积极培育新就业岗位、新岗位,在发展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创造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加大支持力度创业。加强工作影响评估和监测预警,研究完善政策储备,综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工作新技术发展影响。二是着力化解工作结构矛盾。人力资源供需失衡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技能引领未来”培训活动为引领,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人力资源供给机制和需求机制,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行“大数据+铁基地”服务模式,促进服务原住民和困难群体。三是巩固拓展主体班子工作。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继续增加未来五年。多措并举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市场化、社会化渠道,强化择业指导和就业理念。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服务创业就业,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贫困人口就业和收入规模。加强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切实保障民生底线。四是营造公平有序的工作环境。加快推进新就业形式劳动者权益保护相关立法,完善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超龄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消除不合理就业资源影响平等就业的阻力和歧视,例如性别和年龄。今年以来,党中央把稳就业摆在“四个稳定”工作的首要位置,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措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8%。全国城镇平均调查失业率为5.2%,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利用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定复工、查清要点、加强培训、优化服务等政策的全力支持,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继续深化社会保障改革保障体系:“十五五”期间,社会保障将面临哪些新情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会安排如何落实?答: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制度保障。这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到2024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2亿,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变化带来长期挑战,新型城镇化凸显结构性问题,工作方式不同带来新问题。 “十五五”期间,推动社会保障活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可持续水平性、平等机会、安全、舒适和社会保障标准。一是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完善落实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制度,强化“保基本”功能定位,积极推动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全面落实个人养老金制度,满足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根据发展阶段,继续调整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更多向低收入群体倾斜,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二是扎实推进保险高质量参与。继续支持全民参保计划,深入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工种等群体面临的社会保障不足问题,加大保障力度。提高参保率,继续扩大新工种工伤保障制度实施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覆盖面。三是提高基金长期支持能力。完善社会保险精算制度,继续划转国有资本再融资社保,完善社会保障活动长期归集、统筹协调、保值增值、安全管理机制等社会保障基金的物质基础,促进制度安全可持续运行。四是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联络政策和连续性,优化全国统一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平等化、智慧化、温暖化。加强开发利用人力资源。问:如何将人力资源效益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答:《建议》对加快国家战略人才建设、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根本性部署。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科学技术等战略任务,也对塑造现代人力资源提出新要求。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立足职能责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推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力建设。一是完善人才培养衔接。着力构建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创新科技、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重点领域提供支持,实施大规模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行动。着力培养青年人才,立即公布“高精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推动博士后立项和政府专项补贴重点关注重点关键技术领域和青年科技人才。实施“技能点亮未来”培养行动,打造“精品”二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创新能力、质量能力、实效能力、贡献能力为评价导向,继续深化职称、专业资格、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等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技能导向的分配体系诊断。全面推行“新八级工”制度。推动职业技能水平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关系。比较同一性。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成功举办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三是完善资源开发利用机制。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优化工作年龄、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深度挖掘人力资源积累潜力,持续增加妇女就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稳定劳动参与率。 (编辑:张冲)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