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帮助农民使用农业保险

日期:2025-10-17 10:25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当前正处于“三秋”生产关键期,持续降雨给秋收工作带来严峻挑战。虽然农业部及时组织了收割、晾晒作业,但泥泞的田地给机械收割作业带来了困难,一定程度影响了秋收工作的开展,造成部分地区不同程度的粮食损失。对此,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分散风险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更加凸显。近年来,各地农业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特别是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作物。多省参保率达超过90%。但也应该看到,一些地区三大主粮成分以外的农作物保险率不高,农业保险普及程度还不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保险产品覆盖面有待扩大。目前,农业保险在品种、覆盖面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据了解,部分地区农业保险只保障农作物生长季节,收获期间发生灾害,农民自行承担损失。原因是保险公司担心农民因主观因素推迟秋收,这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压力。农业保险产品无法为极端天气提供足够的保障。许多保险单只承保一次事故。即使投保了,也会因为灾害类型与承保不符而被拒绝赔偿。类型。不难看出,农业保险仍有提升空间,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具体情况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的保险产品。政策落实率有待提高。有的地区仅通过乡村广播向农民介绍农业保险。由于农民工进城流动性大,部分农民难以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对政策性保险认识不够。小农户缺乏保险意识,保险理赔手续和理赔繁琐。保险公司的理赔条款复杂、难以理解,遇到农业灾害时就会心存侥幸。专业技术人才急需充实。政策性农业保险专业性强、要求严格既要了解保险业务知识,又要了解农作物的实际情况,否则可能会影响结算效果。据了解,部分地区索赔金额与实际损失存在较大差距。理赔员、共保员等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现有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培训,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农业保险需求。此外,一些地区农业保险管理范围比较宽泛,难以准确确定投保农场的位置、面积和体量,存在投保多、投保不正确的情况。先进技术方法可应用于定损和快速理赔机制,加快无人机勘察进度,解决定损慢的问题,提高理赔效率。损失确定和索赔解决的周期。遇到问题也是一个改进的机会。我国农业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大做强。农业保险正在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增加产品、提高标准”。农业保险通过服务升级、功能升级、技术升级,才能真正为农民增信,更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郭存举) (编辑:邓浩)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