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如何把“沉睡”的国有财产变成发展资源

日期:2025-11-10 09:55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全国国有资产总值达到68.2万亿元。如何管理和利用这块巨大的“蛋糕”?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现有国有资产盘活共享。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近日发布的《国务院2024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预报告》显示,到2024年底,国有资产总额国家国有资产规模6.6万亿元,地方国有资产总额61.6万亿元。近年来,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也要看到,一些单位和地区还存在资产闲置浪费、运行效率低下、短缺现象。即有的地区资产在“沉睡”、“吃灰尘”,而有的地区则急需资产却拿不到。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存量的优化,而必须更加注重存量的再生,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与行政事业单位现有国有资产下好一盘“棋”,通过盘活、共享实现资产尽其用,可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也是一种必然党政机关拥挤生活的要求。对于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更需要严格控制新增资产配置,大力保活存量资产。实现再生共享,首先要了解“家庭背景”,夯实管理基础。房屋、土地、车辆、大型仪器仪表、办公设备……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大、分布广、形式多样。为了实现良好的再生,他们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账户。 2019年以来,中央层面首次公开国有资产“所有权”。由于性质发生变化,各地要继续进行严格、准确的清查和统计。不仅要有总量数据,还要有多维度的结构性数据,加强数据分析,盘点闲置数据清理低效资产,扎实做好“账本”,摸清底线。摸清“家产”,还要整理“家产”,大力推进财产盘活利用。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湖南“挖了一批内部潜力,改善民生福祉”,“抛出一批项目变现,提高再生效益”,“开办一批项目,加快资产流动”,“运营一批项目进入资产效率提升市场”,“特许经营一批项目,刺激蔬菜投资”。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通过资产在用、加强溶剂共享、探索集中经营等优化,提高资产利用和处置效率以及其他再生方法。 “振兴”不能只在单一单位或地区进行,而应在部门、层级、地区之间组织、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截至2024年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调整共享平台依托一体化预算管理系统,已累计收集资产调整共享及需求信息30万余条,完成了一系列资产调整工作。例如,中科院某研究所的部分科研仪器使用10多年后,已不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他们被转移到当地需要设备的大学,为学校节省了280万元,有效支持了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共享平台可以有效打破供需双方的信息壁垒,让g 重要国有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使用这个平台,信息登记和房产撮合是必不可少的,要鼓励各级行政机构将所有可以使用和共享的房产信息纳入平台。在此基础上,提高供需双方信息的准确性,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盘活现有共有行政机构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之策。通过优化存量新增和再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政府运营成本,将更多财政资源用于经济安全、科技等各项活动的发展。科学创新。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曾金华) (编辑:邓浩)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