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从“硬件连接”走向“智慧赋能
日期:2025-11-14 09:51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西部陆海新通道从“硬件连接”走向“智慧赋能”
2025年11月14日 08: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耿学清 实习生 潘欣怡
本报重庆11月13日报道(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耿学清实习生潘欣怡)今年前10个月,全国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9%,高于全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增速。记者从今天开幕的2025新陆海走廊经济发展论坛上获悉。 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已成为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动脉立足西部地区,对接全球经济。 “西部陆海新走廊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形成新型经济走廊。”中国社科院院士李向阳在论坛主旨演讲中表示,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而且成为提高沿线地区企业供应链效率、增加城市人口聚集、组织区域产业发展的新机制。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网络覆盖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81个港口;铁路列车首趟货运量首次突破100万标箱; 1150公里“氢走廊”连通;中马、中越“两国两园”等跨境产能合作“老泰三国、三园”得到深化和加强。论坛期间发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报告(2025)》进一步总结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最新发展趋势:主通道建设有序推进,港口能力和航运设施不断提升,枢纽港功能更加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不完善;交通网络不断变大,运输规模不断加快;气体运营成本有效降低,口岸通关更加便捷,智慧绿色加速推进;经贸合作保持良好势头,枢纽通道经济蓬勃发展。依托高能平台、现代港口等关键要素支撑,经贸产业西部陆海新走廊产业持续发展。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联在开幕致辞中介绍,海关总署作为第一个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职能部门,批准开放108个口岸。 2019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各省区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达16.9%。面对新时代挑战,深化陆上新走廊“数字赋能”已成为各方共识。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2024-2025年)》提出,“十五”期间,陆海贸易新通道将实现四大跨越:推动从“国际走廊”向“开放走廊”跨越、推动陆海贸易新通道跨越从“硬连接”到“智夺”“智夺”“智夺”“智夺”“智夺”“智夺”“智夺”“智夺”“智夺”“智夺”“智夺”“智夺”“智夺”。李向阳表示,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陆海新通道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成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同时分享国家层面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政策红利。他表示,推进立体互联网络机制建设“不仅是修路、架桥”,更需要多种形式的“硬合作”。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向东表示,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协同发展。深化全链条数字化强化,推动国家相关部委、中央商务集团与沿线省区市数据共享合作,完善数字海新通道服务范围。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二级巡视员才平提出,建设综合智能交通走廊,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走廊交通装备深度融合,提高综合交通水平。设施走廊的重刑。 “13+2”沿线省区市加快数字赋能通道现代化建设实践。重庆探索渝广“陆海联通”管理模式,四川推出西南首个“跨境电商整车保税出口”业务,云南实现中老泰中跨境直达运输“零换装、零调柜、零拆箱”和“一站式”口岸站式并行作业,陕西在重庆、广西开展“银商联运服务试点”,甘肃等地区,随着服务覆盖率的提高提高到47%,渠道运营的智能化和协作化水平得到显着提升。
(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