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厂为转型提供“硬支撑”
日期:2025-11-14 09:56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狮子山脚下,智慧车间运转良好;矿井深处,矿用卡车管理不善……今年以来,山西阳泉以智能工厂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产业“智慧化转型”和新兴产业“数字化转型”,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以前,工厂里机器轰鸣,人员密集。现在,8辆新型无能源矿车全程精准作业,事故率降低了。”阳泉冀东水泥有限公司经理助理兼矿山作业部主任李阳阳站在中控室大屏幕前介绍。该公司的5G无人驾驶Smart Fact项目入选2025年国家5G工厂名单,是水泥行业首个实现提取、运输、卸料全过程无人驾驶的标杆。百年企业阳泉阀门有限公司也曾上演过一段“智能化改造”的故事。 “2021年‘退城入园’后,我们投入超过3000万元更新设备,5.7米立式数控车床实现微米级精度加工,焊接机器人替代人工。”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亚荣向记者展示数字化生产线。转制后,公司低压大口径燃气阀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近40%。在阳泉阀门公司研发中心,研发负责人金黎明及其团队对氢能阀门进行了优化设计。三维建模和智能仿真系统。 “我们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利用智能分析工具完成了数百次应力验证、现场流动、火灾模拟等,才取得了这一成果。”金黎明表示,2020年以来,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6200万元,依托智能化平台,取得了58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成果。在阳泉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山西华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通过应用“四大智能管理系统”,公司打通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路径,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3.3%,生产效率提高19.6%,运营成本降低28%,单位成本能耗降低12.5%。智能工厂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全方位支持。奥特。阳泉高新区推行“一企一策”服务,成立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现场指导和数字化评估,并通过发放创新技术券等方式支持企业科技服务费用。截至2025年9月,阳泉市已有12家企业建成重大级别智能工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梁静)